患者小课堂|你、我、他,谁更容易患肾脏病?一文速览

发表时间:2025-05-23 19:24:25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强大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使我们身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尽管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疾病筛查手段不断进步,人们关注防治慢性病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慢性病的发病率仍逐年上升,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

慢性肾脏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因其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长时间药物治疗,且治疗效果不好。提高忧患意识,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易感因素,对于正确预防和治疗肾脏病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群是肾脏病的易感人群呢?

1.首先,从大家自身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说起。不同类型肾脏病的好发年龄、性别均不同,所以说每个年龄层、不同性别的人群都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肾,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防患于未然。

(1)从年龄来看,儿童一般应着重注意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紫癫等。幼儿及青少年常多见肾小球肾脏病(儿科学上一般称为单纯性肾脏病),临床上指以"肾病综合征"的特点为突出表现,而没有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未及时治疗,成年后可能迁延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故儿童患急性感染(特别是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时家长应该重视,及时并彻底地治疗;而中青年应着重注意结缔组织疾病、感染和药物等引起的肾损害;老年人则应着重注意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肾等)、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及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

(2)从性别来说,主要在泌尿系统感染中体现出来。比如肾盂肾炎好发于女性,特别是育龄妇女。这是由女性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及生理特点决定的。女性尿道较短,长度为3~5厘米,直而宽,尿道括约肌肌力较弱,细菌易从尿道口进入膀胱,形成上行性尿路感染。与成年女性相比,成年男子尿道较长,为17~20厘米,且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故男性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另外,女性的尿道口与阴道口、肛门相毗邻,阴道与肛门都有大量的细菌滋生,这为尿路感染的发生提供了又一个"有利"条件。育龄女性怀孕后输尿管会变长、增粗,又因受孕激素的影响,管壁的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少、减弱。到孕晚期,膨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和输尿管,这些都会造成尿流不畅和尿潴留。潴留的尿液不仅对泌尿道的黏膜有刺激作用,而且还容易使细菌滋生。妊娠后尿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增多,这也是细菌繁殖的"有利"条件。

谈到解决方法,广大女士们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多喝水、勤排尿、不憋尿、避免着凉等诱发尿路感染的因素发生;②对于已婚者来说,要注意双方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性生活前后最好各清洗一次,性生活后排尿一次,有助于冲掉进入尿道的细菌;③平时可多吃西瓜、冬瓜、黄瓜、绿豆等具有除湿、解毒及利尿作用的食物;④确定为尿路感染后,如需长期药物治疗,则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病菌的耐药性,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还应多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年轻女性好发,多累及肾,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2.其次,主要从以下这些"肾杀手"说起。很多人通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等到症状严重时,再来就诊,那时肾可能已经出现了慢性改变,这样会导致长期用药治疗,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如果再不加以重视,甚至会走上透析的道路。这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但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如果发现自己有如下危险因素,就应该高度警惕。

(1)糖尿病患者人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随之逐年升高,其中20%~40%的糖尿病患者有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这类人群多数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多在5年以上,常同时伴有视网膜病变、末梢神经炎等糖尿病并发症。所以请广大的糖尿病患者一定注意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率,以便尽早发现并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

(2)高血压人群。长期高血压容易造成肾内高压和血管硬化,进而导致肾缺血、硬化等,随之出现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夜尿增多,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减退。所以,严格控制血压对保护肾极为重要。除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适当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控制盐的摄入量。我们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代谢掉的,摄入太多,肾的负担就被迫加重了,再加上盐中的钠会导致人体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的负担。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低盐饮食。科学的摄盐量是每天应该控制在6克以内,而其中有3克可以直接从日常食物中获得,因此,食物调味时应该保持在3克以内。值得注意的是,方便面中的盐分特别多,经常吃的人最好减量食用。

(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器官包括肾的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和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脏病。老年人尤须警惕肾动脉硬化带来的肾损伤。

(4)代谢性疾病患者。①高脂血症: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也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肾缺血损伤;同时,高脂血症患者新陈代谢紊乱,必然会增加肾负荷,所以这类患者容易患慢性肾脏病。②高尿酸血症:人体每日代谢产生的尿酸经过肾排出体外。尿酸在血液中的最高溶解度是420微摩/升,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尿酸盐结晶便会在人体组织内沉积。慢性尿酸性肾脏病就是因为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引起的,临床表现有腰痛、夜尿增多以及血压升高,甚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尿毒症。另外,痛风性肾结石的发病率也是相当高的,当尿酸逐步增高,尿酸盐结晶日积月累,患有痛风性肾结石的可能性便会增加。

(5)各种感染性疾病(肝炎、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也能引起肾功能损伤。

(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人群,免疫介导的继发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如果发现自己有脱发、光过敏、关节肿痛、无痛性口腔溃疡等症状,同时尿常规和肾功能有异常的话,要尽早找肾脏病专科医生就诊。

(7)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所致的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药物通过肾排泄,一些药物含有肾毒性成分,长期使用容易对肾造成伤害,如解热镇痛类药物,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中成药。某些保健品、减肥药也可能含有对肾有损害作用的成分。大量口服这些药物可能引起急、慢性肾衰竭,希望大家注意。

(8)肾脏病家族史。目前研究表明,除了一些遗传性和先天性的肾脏病外,很多慢性肾脏病有家族聚集倾向,相对于没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家族中有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更易患肾脏病。

(9)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梗阻反复发作,以及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低出生体重的人群也易患慢性肾脏病。

(10)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人群易患肾脏病。我国肾脏病发病职业调查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即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人群占了16%的比例。这部分人的共同特点为,每天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工作,缺乏运动;长期的加班、熬夜、失眠是最大的特点。所以这部分人要多锻炼以增强体质,注意保证足够的休息。

健康无小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您是易感人群更应注意定期体检。如果您是肾脏病患者,请到正规医院,并积极地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别忽视了肾脏病。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