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ASN 2024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4-11-22 17:31:18

编者按:在2024年美国肾脏病学会年会—美国肾脏病(Kidney Week 2024)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在科主任杨琼琼教授的带领下,共有5项研究入围,以壁报形式展示了研究成果。本文对这些研究予以介绍。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尿毒症瘙痒之间的关系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Uremic Pruritus in Patients with CKD
[FR-PO1057]
October 25, 2024 | 10:00 AM - 10:00 AM
Location: Exhibit Hall, Convention Center
Author(s): Yihuan Cai; Qianqian Han; Fengchu Qing; Qiongqiong Yang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尿毒症瘙痒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症状之一。先前的研究表明,轻度炎症可能是其病因之一。膳食纤维在减少炎症因子方面的作用已日益受到认可。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是否与CKD患者的瘙痒症状相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杨琼琼等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CKD 1-5期的患者,并排除了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患有其他皮肤病的患者。瘙痒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根据患者VAS评分,将患者分为瘙痒组(VAS>0)和非瘙痒组(VAS=0)。采用3天膳食调查法记录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比较不同组间总膳食纤维、蔬菜膳食纤维和谷物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9.00(37.00, 58.00)岁,中位eGFR为28.07(8.27, 77.00)ml/min/1.73m²。共有42例(27.81%)患者出现瘙痒,平均瘙痒VAS评分为5.28±0.35。

  • 与无瘙痒的患者相比,有瘙痒的CKD患者年龄更大[53.50(45.75, 61.00)岁 vs. 47.00(34.00, 56.00)岁,P=0.003],肾小球滤过率更低[9.87(5.23, 37.35)ml/min/1.73m² vs. 36.15(12.04, 83.98)ml/min/1.73m²,P<0.001],血钾更高[4.37(3.89, 4.82)mmol/L vs. 4.07(3.70, 4.43)mmol/L,P=0.018],且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更高[0.22(0.13, 0.40)×109/L vs. 0.16(0.08, 0.26)×109/L,P=0.007]。
  • 在膳食纤维摄入量方面,瘙痒患者摄入的蔬菜膳食纤维少于非瘙痒患者[3.55(2.20, 5.03)g/d vs. 4.40(2.55, 6.40)g/d,P=0.011],但在谷物膳食纤维摄入量方面无差异[2.55(1.78, 3.33)g/d vs 2.30(1.50, 3.20)g/d,P=0.419]。在未调整的逻辑回归分析中,较低的蔬菜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较高的瘙痒风险相关(OR: 0.819, 95%CI: 0.695~0.965, P=0.017)。然而,在调整了年龄、血清肌酐和血钾后,蔬菜膳食纤维与瘙痒风险无相关性(P=0.059)。


结论

在CKD患者中,伴有瘙痒的患者摄入的蔬菜膳食纤维少于无瘙痒的患者。蔬菜膳食纤维摄入量低可能与尿毒症瘙痒相关。


2型糖尿病与CKD的遗传因果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


Genetic Causal Relationship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CKD
[FR-PO647]
October 25, 2024 | 10:00 AM - 10:00 AM
Location: Exhibit Hall, Convention Center
Author(s): Weicong Zeng; Qiongqiong Yang;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2型糖尿病(T2D)是慢性肾脏病(CK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T2D相关的CKD具有家族遗传性和异质性。与欧洲及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的T2D患者更容易发展为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然而,关于不同种族群体中T2D-CKD的遗传易感性,以及T2D相关遗传因素是否会导致CKD,目前尚缺乏研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研究团队利用来自BBJ的基于东亚人群的T2D和CK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以及来自DIAGRAM的基于欧洲人群的T2D GWAS和来自UKB的CKD GWAS,探索不同种族群体中T2D-CKD的遗传因果关系和相关危险基因。研究团队进行了以下操作:(1)利用LDSC估计遗传相关性;(2)采用7种孟德尔随机化(MR)或等效于MR的方法来推断假设的因果关系;(3)利用MAGMA和SMR识别并验证新的风险基因;(4)利用STRING和Reactome预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常见的生物通路。


结果


在东亚和欧洲人群中,研究人员都观察到了T2D与CKD之间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东亚:rg=74.91%;欧洲:rg=42.93%)。MR分析也均显示T2D对CKD有因果效应。在东亚人群中,逆方差加权(IVW)的OR为1.30(P=5.84×10-10);而在欧洲人群,OR为1.17(P=1.60×10-10)。相比之下,没有证据表明CKD对T2D有因果效应。


两个种群间经Z检验,结果显示遗传相关性无显著差异(P=1.74×10-1)。但在MR分析中,IVW显示东亚的因果关系值显著高于欧洲(P=4.03×10-2)。


在东亚人群中,MAGMA和SMR识别出3个新的风险基因,其表达水平可能涉及T2D对CKD的假设因果关系。在欧洲人群中,识别出27个新的风险基因。


STRING分析显示,东亚的ZSCAN21基因在结构上与欧洲的ZNF195基因相似,并且它们存在基因共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Reactome Pathways分析则表明,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生物途径。同样地,在东亚的ARC基因和欧洲的MPP3基因中也有类似的发现。


结论


在东亚和欧洲人群中,研究人员都发现了T2D对CKD的遗传因果效应,且亚洲T2D患者的CKD风险更高。在东亚和欧洲人群中,分别识别出3个和27个与T2D-CKD相关的新风险基因。研究人员发现围绕其中一些基因存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共同的生物通路。这些发现为指导T2D患者的CKD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路径。


KLF4促进IgA肾病B细胞中Gd-IgA1的合成


KLF4 Promotes Gd-IgA1 Synthesis in B Cells of IgA Nephropathy
[FR-PO816]
October 25, 2024 | 10:00 AM - 10:00 AM
Location: Exhibit Hall, Convention Center
Author(s): Yangang Gan; Qiongqiong Yang; Li Hao; Jiajia Li; Wenchao Li; Hao Yu; Weicong Zeng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B细胞被认为通过产生异常的IgA1和抗体,在IgA肾病(IgA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IgAN患者中B细胞异常基因表达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活性DNA调控成分的ATAC-seq评估,揭示了IgAN患者B细胞内染色质可及性的广泛差异。


结果

研究观察到IgAN患者的B细胞在转录调控相关基因中显示出增强的染色质可及性。

此外,KLF4被认为是支持IgA1和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生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体外实验中,下调KLF4可抑制IgA分泌细胞系中Gd-IgA1的产生。


本研究进一步表明,KLF4可通过RNA-seq调控与肠道免疫网络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促进IgA的产生。结合ChIP-seq和RNA-seq发现,KLF4能够结合IL-6启动子并调控其表达。机制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KLF4直接结合IL-6的顺式调控元件并促进其表达。下调KLF4已被证明可减轻IgAN小鼠的肾脏病变和系膜细胞增生。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染色质介导的机制,该机制是IgAN中B细胞不同反应的基础,并确定KLF4是IgAN的潜在治疗靶点。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肾损伤后小管上皮细胞的多倍体化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Promote Polyploidization of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after Kidney Injury
[SA-PO076]
October 26, 2024 | 10:00 AM - 10:00 AM
Location: Exhibit Hall, Convention Center
Author(s): Wenchao Li; Li Hao; Yangang Gan; Jiajia Li; Hao Yu; Qianqian Han; Weicong Zeng; Qiongqiong Yang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急性肾损伤(AK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会发生多倍体化,这促进了肾小管细胞的衰老和肾纤维化,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在AKI后的肾小管损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NETs是否促进肾小管细胞的多倍体化尚不确定。


本研究中,对肾缺血-再灌注(IRI)模型中NETs和多倍体肾小管细胞的表达进行分析。使用DNase I作为NETs的抑制剂,检测其对肾小管细胞多倍体化和肾纤维化的影响。


结果


AKI后,NETs和多倍体肾小管细胞的表达均上调(图1)。清除NETs减少了多倍体肾小管的数量(图2),并改善了肾纤维化。


结论


NETs通过促进肾小管细胞的多倍体化调节AKI到CKD的转变。

图1. IRI模型中NETs和多倍体肾小管细胞的表达

图2. IRI模型中,清除NETs减少了多倍体肾小管的形成


IgA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左心室重塑相关

Elevated Serum Homocysteine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SA-PO365]
October 26, 2024 | 10:00 AM - 10:00 AM
Location: Exhibit Hall, Convention Center

Author(s): Hao Yu; Zizhen Li; Qianqian Han; Huicong Wu; Rui Zhang; Weicong Zeng; Jiajia Li; 杨琼琼;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非传统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重构(LVR)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和肾脏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IgAN患者中血清Hcy与LVR之间的关联。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57例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IgAN患者。LVR定义为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15 g/m²,女性>95 g/m²,或相对壁厚度(RWT)>0.42。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Hcy与LVR之间的关联。


结果


在本研究中,28.79%的患者存在LVR,且随着CKD的进展,这一比例有所增加。与无LVR的患者相比,有LVR的患者年龄更大,血清Hcy[13.95(10.65,19.10) vs. 10.90(8.80,13.70) µmol/L, P<0.001](图3)、体重指数(BMI)、血压(BP)、血清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甘油三酯(TG)和血清磷(P)水平更高,但血红蛋白(Hb)和血清碳酸氢盐水平更低。


校正后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清Hcy升高与LVR风险增加独立相关(OR=1.072, 95%CI:1.001~1.149, P=0.047)。


结论


在IgAN患者中,血清Hcy与LVR相关,且这种关联独立于血压、血清肌酐和甘油三酯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

图3. LVR组和非LVR组的血清Hcy水平(***P<0.001)

图4. 根据不同心脏结构分组,各组的血清Hcy水平比较(***P<0.001)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