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8-29 16:37:55
编者按: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特点是呈进行性发展。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飙升,DKD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病因,其管理问题一直是肾脏病学领域重要热点之一。本文中,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许钟镐教授分享了近年DKD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展望未来的临床挑战。
一、 糖尿病肾病防治现状
全球正面临糖尿病及DKD的巨大挑战。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系统全面评估了从1980年到2017年间195个国家和地区的282种死亡原因,结果显示近十年慢性肾脏病(CKD)、2型糖尿病相关CKD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升高,临床亟待关注[1]。糖尿病相关CKD进展至ESRD的病程更短、进展速度更快[2]。此外,近年来还有人提出正常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NADKD)概念,认为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DKD临床诊断通常基于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和/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然而,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仅表现为eGFR降低,尿白蛋白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上称其为正常白蛋白尿DKD(NADKD)。糖尿病患者发生AKI的风险更高,并且合并CKD和CKD进展的风险也更高[3],AKI向CKD过渡是NADKD的潜在机制。此外,年龄增长,反复心血管损伤(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血脂异常)对肾脏的损害以及过度抑制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S)都可能与NADKD的发生相关。
多种疾病因素促进糖尿病相关CKD的发生、进展及预后。遗传因素是DKD的病因之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最终不会变成肾脏疾病,而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同样可以出现DKD。亚洲人种发生肾脏并发症的比例较高。另外,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葡萄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对DKD的发生、进展均有促进作用。对于DKD患者的血糖管理,应注重控制高血糖,重视血糖变异性。GLUT是一类调控细胞外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跨膜蛋白家族,系膜细胞GLUT1和足细胞GLUT1在DKD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不同。糖尿病患者肾小球细胞内GLUT1分布及表达上的差异,可能是部分患者易患肾脏疾病的原因之一[4,5]。
二、糖尿病肾病防治措施
目前DKD临床实践的基础是优化血糖控制,管理血压和血脂异常,最大限度地抑制RAS,减少糖尿病相关的肾脏并发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B) 一直是DKD管理的基础药物。同时,新型药物已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路径(图1)。
图1. 2型糖尿病相关CKD的治疗:新型药物治疗格局
尽管DKD的治疗最近取得了进展,但重要的问题仍然存在——RAAS抑制剂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显示出不同的作用。
正常血压、正常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RAAS抑制剂氯沙坦或依那普利5年并没有停止DKD病变的进展,但确实减缓了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标准治疗方案最大化RAAS抑制剂仍存在较高心肾风险,蛋白尿控制率低;强化降糖未见远期心血管获益;临床亟需直接心肾获益药物破局。
尚未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晚期CKD患者是否应用RAAS抑制剂,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
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了一项中位随访时间为3年,纳入了英国39个医疗中心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临床试验,以评估对晚期、进展性的CKD患者停用RAAS抑制剂是否会增加或者稳定患者的eGFR[6]。研究分析结果对以上挑战做出初步应答。
在晚期、进展性CKD患者中,无论是总体上,还是根据年龄、CKD的严重程度、蛋白尿的水平、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血压高低进行的亚组分析,都提示是否继续使用RAAS抑制剂与患者eGFR的长期下降速率之间没有确切的临床相关性,但是继续应用RAAS抑制剂组有着更好预后的趋势。
在糖尿病的亚组分析中,2型糖尿病患者继续应用RAAS抑制剂有着预后更佳的趋势,而1型糖尿病患者停止应用RAAS抑制剂却有着预后更佳的趋势,提示1型和2型DKD的治疗方式可能需要进行区别。
过度抑制的RAAS也可能导致GFR下降,尤其对于NADKD的老年易感人群。对于不伴有高血压、无白蛋白尿且eGF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推荐采用RAAS抑制剂预防T2DKD。
总结
全球正面临糖尿病的巨大挑战,我国是糖尿病大国,DKD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病因,且占比持续增高。深入了解DKD的分子驱动因素,将正确的药物用于适应的患者和开发新疗法至关重要。未来DKD的临床研究将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动多学科协作与整合、关注新技术和新药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医生将密切关注新型治疗技术和新型药物在DKD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许钟镐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业内价值较高的系列论文,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科技成果及医疗成果奖多项
参考文献
1. The Lancet, 2018, 392(10159): 1736-1788.
2. 向海燕, 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5, 24(6):518-523.
3. J Am Soc Nephrol. 2021;32(1):138-150
4.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10 Jul; 299(1): F99–F111
5.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99: F91–F98, 2010.
6. N Engl J Med. 2022;387(22):202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