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7-19 16:10:16
编者按:亚太肾脏病学大会(APCN)是全球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医学大会之一。2024年6月13~16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22届亚太肾脏病学大会暨第44届韩国肾脏病学年会(APCN & KSN 2024),汇聚了来自亚太地区及至全球肾脏病领域的近4000多名学者探讨领域进展。此次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肾脏病中心郑智华教授团队成员展示多项研究成果,并获得青年研究者奖、最佳摘要奖、最佳口头交流等多个奖项,可谓收获满满。为此,《肾医线》对郑智华教授进行特邀专访,请郑智华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历程,并分享了他对青年医师的期许、对行业发展的看法。
根植基础,深入临床,交叉融合——合格医学科学家成长的必由之路
《肾医线》:在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道路上,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中国的肾脏病医生,您有哪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郑智华教授:作为一名有近40年行医经验的肾科医生,我一直坚持在临床医、教、研的一线工作。我在肾脏病中心,每周参与临床与教学查房、教授门诊,疑难病例病理讨论、并亲自参加肾活检、血管通路手术、介入手术和肾脏病理读片等;同时每周组织科室进行科研学术沙龙,定期与基础医学院、生物工程、材料学院等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学术讨论。由于担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内科研究室主任,肾脏病中心主任,我也比较了解我们年轻医生目前的发展状况,因此,我有几点建议给各位青年肾科同道参考,期望能够有所帮助。
第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肾脏病医生,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要打好坚实的临床基础,包括对病理生理、解剖地深入理解,诊断学基础和大内科学知识等大类学科了解,然后再对肾脏病和肾脏各个亚专科知识掌握,如肾脏病的诊治,熟悉血透、腹透技术,了解血管通路、肾脏病理等常规知识。作为肾内科医生,你不能只懂得肾脏病,我们肾脏病中也有很多共病需要抢救,因此,心衰、心律失常、肺水肿、呼吸衰竭、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等专业,你也要懂。同时,要深入临床,贴近患者,现在很多年轻医生,不深入临床、坐在电脑桌诊治患者。临床诊断不重视临床病史问诊以及视触叩听等体检基本功,过度依赖检验和仪器检查;同时由于过早聚焦亚专科,医学知识面较窄,整体医学知识、诊断学基础和大内科知识不扎实,临床思维不清晰、如果不克服这些障碍,是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肾脏病医师的。
第二,要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肾脏病医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肾脏病医生,你除了需要掌握常见多发肾脏病的诊治,还要熟悉疑难少见病的诊治以及危急重症的处理,了解血液净化、腹膜透析、肾移植内科、血管通路的常见技术。这样,你处理复杂肾脏病临床问题的时候,就能比较全面综合考虑诊治计划。此外,仅有临床基础和临床实践依然不够,还需要去深入思考、钻研一些临床问题。因为我们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疑难杂症,出现各种难以处理的疾病,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我们应当动动脑筋思考、查文献、讨论、进行头脑风暴,把问题提炼出来,凝聚成一个科学问题,然后再想方设法去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并争取能解决一些问题、制定一些共识和指引,同时要指导学生和下级医生的成长。
如果要再进一步,成为一名卓越的肾脏病医生,就是所谓的肾脏病医生加“医学科学家”
这只是少部分优秀的医生能达到的高度,要有扎实的临床知识、临床经历和技能,并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凝练问题、提出科学假说,同时具有较好的科研培训和科研基础,并能够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并发表或转化自己的研究成果。需要更多的临床与基础知识,更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临床与基础、医工交叉等。比如你发现一个临床科学问题,有时候可能单纯靠我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此时可以进行多维度思考,比如与基础医学相结合。以我们此次费凌燕博士的研究成果为例, 缬沙坦通过抑制细胞衰老改善他克莫司引起的血管损伤,实际上就是我们发现的临床问题,然后用基础研究实验来证实我们的设想,是临床问题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成果。另外,我们的纳米材料在AKI中的应用研究,也是“医工融合”的典范。目前来看,肾脏病研究如果与生物学、人工智能、生物纳米材料等新技术交叉融合,更有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此外,我们不仅要能够发现问题,也要有团队精神,解决问题时不要自己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一定要全方位与各方进行合作,交叉融合才能取得卓越成果。
作为一名肾脏病临床医生,既要做好临床又要做研究,我建议在临床知识方面要广博,什么都要知道,如诊断学、内科学、肾脏病、血透,腹透,血管通路,肾脏病理都要掌握好,但研究方向就要聚焦一个点、不能什么都想做,应该选定方向,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切忌半途而废,能解决难题,你的研究就有意义,一辈子能做好一个研究方向足矣。因此,做一名卓越的临床医生会比较艰难,“医教研”要全面发展,一方面临床知识需要博观约取,一方面研究领域需要锚定一个方向扎根,才能到达顶峰。
拥抱变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肾脏病领域进展的推动者
《肾医线》:对于慢性肾脏病治疗,您能否谈谈正在发生或将会发生哪些重要的变革吗?面对这些变革,肾脏病科医生应如何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治疗趋势?
郑智华教授:肾脏病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许多方面日新月异,让人欣喜的同时带来一定的挑战。以免疫治疗方面为例,早期我们可以选择的可能只有激素和环磷酰胺。而如今,各种新型免疫制剂、靶向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补体成分、细胞因子等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涌现,还有许多新的信号通路及针对这些通路的新型治疗方法以及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不断进展。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肾脏替代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种血液净化技术、血浆治疗技术、APD,血管通路材料的进展、介入肾脏病技术等也正逐渐步入肾科医生的眼帘。类器官技术、生物人工肾技术等近几年也在飞速发展,值得关注。尿毒症患者治疗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望持续提高。
总之,面对许许多多的肾脏病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时代的新浪潮,需要我们临床医生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观念与知识架构,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给予患者当下最佳的治疗方案。因此,我们肾科医生确实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新的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