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6-27 17:42:33
2024年6月13~16日,第22届亚太肾脏病学大会和第44届韩国肾脏病学会年会(APCN & KSN 2024)在韩国首尔举行。本次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宏教授作为大会特邀嘉宾以“Current Treatment and the Updates in IgA Nephropathy”为主题进行了报告,阐述了当前IgA肾病的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在会议现场,肾医线记者特邀张宏教授就IgA肾病治疗策略的转变进行专访,并重点介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团队在IgA肾病研究方面的进展。
肾医线: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您能否简要概述一下目前治疗IgA肾病的主要方法和策略,以及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张宏教授: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尤其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IgA肾病患者数量最多。
目前,对于IgA肾病的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病因治疗,即阻止致病性IgA的产生。现在有多种药物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包括一些靶向药物(如靶向黏膜的布地奈德[Nefecon])和免疫抑制剂;另外,还有一些正在研究中的药物,如调控B细胞和浆细胞的细胞因子。其次,是与其他肾小球疾病相似的延缓CKD进展的策略,包括充分的RAS阻断、血压控制、生活习惯的改变等。此外,还有一些新型药物,包括SGLT2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ARB的复合制剂(如经临床研究证实并已在国外上市的司帕生坦);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已被证实在CKD中具有心肾保护作用,虽然尚无其针对IgA肾病的直接证据,但极具潜力。
肾医线:随着我们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和新型药物的涌现,您认为未来IgA肾病的治疗策略会有哪些方向的改变?我们如何平衡传统免疫抑制疗法和新型靶向疗法之间的使用,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张宏教授:IgA肾病从1968年被命名到现在已五十多年,一直以来都没有特异性治疗,包括刚才提到的RAS阻断剂、充分的血压控制、生活习惯的改变、控制心血管高危因素等这些对于CKD的治疗,也都不是特异性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CKD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新的药物开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IgA肾病领域尤其突出,很多新药涌现到IgA肾病赛道,例如靶向上游的Nefecon,以及B细胞、浆细胞的调控因子和靶向补体系统的抑制药。这些靶向药物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治疗IgA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很多研究已经完成了Ⅲ期,中期分析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随着这些靶向药物的出现,我们已经从传统的CKD进展的控制、过去的激素免疫制剂的应用进入到靶向治疗时代。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靶向药物,包括选择哪些患者、使用时机、用药时间和剂量、如何联合应用以及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在治疗策略的探索上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从传统治疗到靶向治疗,再到未来的精准治疗,即让每种药物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有疗效且副作用减少,如何将这些药物联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医线:您的团队在IgA肾病治疗方向上有哪些正在进行的研究和计划?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一些临床试验,一方面,参加国际多中心研究,如已经完成的Nefecon的研究、补体替代途径的B因子抑制剂的研究,以及正在开展的多项BAFF/APRILL抑制剂的Ⅲ期研究等;另一方面,开展研究者启动的研究(IIT),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共同牵头的TESTING研究。该研究历经10年,回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IgA肾病治疗中激素究竟如何使用、如何安全地使用?最终我们发现,减量激素联合磺胺的方案在不减少疗效的情况下,激素所带来的副作用大大减少。在目前阶段,即在其他新药尚未上市、不能用于患者治疗,或因经济情况不能用于患者的临床实践时,TESTING Low Dose是一种优化的激素治疗IgA肾病的治疗策略,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国际多中心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临床意义的研究。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羟氯喹的RCT、罗盖全(骨化三醇)的RCT,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羟氯喹或新型雷公藤制剂(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羟氯喹或新型雷公藤制剂与安慰剂相比降低IgA肾病高危进展患者蛋白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策略。
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IgA肾病精准治疗的研究。我们希望基于我们的IgA肾病患者队列,聚焦与IgA肾病治疗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希望通过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筛选到特定的患者人群,然后结合靶向药物,达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张宏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日本冈山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系客座研究员。国际肾脏病学会教育大使,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获得者。中华医学专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
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东北亚委员会委员;ISN继续教育顾问委员会委员, ISN 临床试验促进委员会委员、 ISN 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IgA肾病合作组(IIGANN)专家委员会委员, IIGANN-China主席;亚太肾脏病学Nephrology 责任编委;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届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四届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分会常委;北京肾脏病学会副主委
研究方向: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
主持多项国家及部委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是IgA肾病国际多中心研究TESTING研究的全球负责人,CREDENCE研究中国区负责人。指导的研究生2名获全国优博,1名获北京市优博,3名获北京大学优博。发表SCI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