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04-10 18:20:00
膜性肾病(MN)不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因,也是自发缓解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肾病[1]。在过去的20年里,MN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取得革命性进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李德天教授围绕MN的治疗进展与未来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特此整理,与读者共同分享MN的再认识与思考。
MN的概述
MN是一个病理学定义,其特征是上皮下免疫沉积,位于足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GBM)之间。原发性MN是一种局限于肾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80%。免疫沉积物在原位形成,包括循环抗体(自身抗体)和它们针对的内源性足细胞表面抗原(图1)。
图1. 原发性MN的病理学特征
MN的治疗策略
根据临床和实验检查结果,将MN分为低危、中危、高险和极高危4个等级(图2),等级越高,肾功能恶化的危险性越高。2021年KDIGO指南推荐对于每一个MN患者,应使用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评估肾病进展风险[2]。
图2. 原发性MN危险因素评估策略[2]
MN的治疗决策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并应在治疗启动后进行免疫学监测[3]。所有原发性MN及蛋白尿患者均应接受优化的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应限制性地用于那些考虑有进展性肾损伤风险的患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治疗6~12个月并快速减药与高复发率相关;然而,对于正常eGFR及中等进展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因为这些患者大多会实现自发缓解,使用CNI会缩短蛋白尿病程。对于高进展风险的患者,建议CNI治疗6个月后加用利妥昔单抗,而CNI治疗后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消失的患者或可除外(图3)。
利妥昔单抗(RTX)列入MN一线治疗地位[4],对于抗PLA2R抗体阳性或阴性的MN患者均适用。推荐RTX用于初始治疗的原发性MN患者,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推荐使用RTX,单药或联合CNIs,至少治疗6个月。对初始治疗采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CTX、CNIs的MN复发/难治性MN患者,推荐使用RTX治疗,在治疗开始后3个月和6个月监测PLA2R抗体有助于评估RTX疗效,并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B淋巴细胞清除不能够充分评估RTX治疗的有效性,即使B淋巴细胞清除,根据病情也可能需要再次给予RTX。免疫荧光检测PLAR2R-Ab阴性提示免疫缓解,如果采用ELISA方法,PLAR2R-Ab需低于2 RU/ml才能够定义完全免疫缓解。
图3. 用PLA2R抗体监测调整MN治疗[3]
MN经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得到缓解,将出现复发或抵抗。目前学界对复发的定义并不统一。包括蛋白尿增加>3.5 g/d或蛋白尿增加伴血清白蛋白降低两种定义。同时,抵抗的定义也尚不明确。如果治疗前抗PLA2R抗体阳性,在一个疗程后抗体滴度仍然很高,则可以定义为抵抗。但是,对于PLA2R阳性者,尿蛋白定量不能定义抵抗。因为PLA2R消失后尿蛋白可持续长达24个月。如果治疗前PLA2R阴性,NS的持续可以定义为抵抗。有抵抗时,要评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要测量B细胞及抗利妥昔抗体;使用CNI类的患者,测量药物浓度和IgG水平,使用环磷酰胺的患者观察白细胞减少等。MN治疗后复发或抵抗的治疗策略整理如下(图4,图5)。
图4. MN复发治疗方案[2]
图5. MN抵抗患者治疗方案[2]
在整个治疗流程中,需综合关注药物选择策略(表1)[2]。RTX和他克莫司/环孢素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安全性优于环磷酰胺。但CNIs有高复发率,因此更适合中等风险的患者。环磷酰胺有更低的肾损伤的风险,更适合高危患者;其毒副作用较大,为避免恶性肿瘤累积剂量不应超过36 g,为保存生育力不应超过10 g。
表1. KDIGO指南推荐用药方案[2]
在MN患者中检测针对靶抗原PLA2R的自身抗体的能力对于理解和诊断MN以及通过跟踪PLA2R-Ab滴度的趋势来监测疾病活性具有革命性的意义。PLA2R具有诊断、预后和预测价值。抗PLA2R能够预测蛋白尿的消失与复发相关。更高的抗体滴度意味着预后较差,对治疗的反应较慢(图6)。
图6. PLA2R与尿蛋白的关系
MN领域新进展
疾病诊断分类[5,6]
近日,Mayo Clinic Proceedings和Kidney International两大期刊均发布了梅奥诊所关于MN新分型的建议。MN的原发与继发这种二分法受到了最近病理生理学发现的挑战。PLA2R抗体阳性患者发现有典型的继发性MN。这些患者是真正的继发性MN,还是同时患有的原发性PLA2R相关MN,目前尚不清楚。梅奥诊所关于MN的最新共识报告提出了MN的两步分类。第一步是基于多步骤算法并结合使用血清学、通过免疫荧光或免疫组织化学对肾活检组织进行染色和/或质谱方法来鉴定靶抗原;第二步是寻找可以利用的靶抗原来指导潜在的疾病或相关病症。同时,在诊疗过程中,KDIGO指南建议仍需要考虑肾脏活检的指征:eGFR下降、血清异常或对免疫治疗无反应。尤其是尽管PLA2R转阴,eGFR持续性下降者[6]。
梅奥诊所关于MN的最新共识报告建议根据患者基本信息(人口学特征、用药、补充剂)、病理特征(肾脏病理、靶抗原)、血清学改变(抗体、感染)、疾病史、肾脏影像学特征等综合评估,最终对MN进行诊断和分型(图7)。
图7. 梅奥诊所共识对MN的最终诊断与分类建议[5,6]
总结
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人类对MN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新型靶抗原及相应抗体的发现,对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治疗方面,新型生物制剂陆续出现,利妥昔单抗已被写入指南,作为一线用药治疗MN。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肾脏病相关管理!
专家简介
李德天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教授、博导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10、11届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2、3、4届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委员
中国非公医疗协会肾脏病透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血液净化与工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沈阳市肾脏医师学会主任委员
担任多家杂志编委,常务编委
主要从事血液净化及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
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参编指南及论著多部
参考文献:
1.Avasare R, Andeen N, Beck L. Novel Antigens and Clinical Updates i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nu Rev Med. 2024;75:219-332.
2.Rovin BH, Adler SG, Barratt J,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KDIGO 2021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lomerular Diseases. Kidney Int. 2021;100(4):753-779.
3.Ronco P, Beck L, Debiec H, et al. Membranous nephropathy. Nat Rev Dis Primers. 2021;7(1):69. Published 2021 Sep 30.
4.北京大学医学部肾脏病学系专家组. 利妥昔单抗在膜性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2,61(3):282-290.
5.Bobart SA, Tehranian S, Sethi S, et al. A Target Antigen-Based Approach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Mayo Clin Proc. 2021;96(3):577-591.
6.Sethi S, Beck LH Jr, Glassock RJ, et al. Mayo Clinic consensus report o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roposal for a novel classification. Kidney Int. 2023;104(6):109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