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CKD进展、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等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肾性贫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或相对生成不足、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紊乱、失血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目前肾性贫血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铁剂、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其中ESAs是治疗肾性贫血的关键药物,有短效ESAs和长效ESAs供临床医师选择。短效ESAs在我国已广泛使用,而长效ESAs在国内应用尚不广泛,临床经验相对不足。近日发布的《长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为临床医师规范应用长效ESAs提供指导。
一、长效ESAs的分类、作用机制与药效学特点ESAs根据其分子结构主要分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化学合成的EPO模拟肽。长效ESAs药物的设计策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通过增加糖基化位点或链接Fc融合蛋白片段等分子生物学修饰方法;(2)连接聚乙二醇链等化学修饰方法。结合药物在中国获批情况,对下面3种不同类型的长效ESAs进行阐述(表1)。
表1. 长效ESAs的类别及特点
二、长效ESAs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一)治疗对象
推荐意见
推荐长效ESAs用于治疗非透析依赖CKD患者合并的肾性贫血(1A)。
推荐长效ESAs用于治疗透析依赖CKD患者合并的肾性贫血(1A)。
建议对于短效ESAs低反应的肾性贫血患者,可使用长效ESAs进行治疗(2C)。
(二)治疗时机及靶目标
推荐意见
推荐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的起始治疗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 g/L(1C)。
推荐长效ESAs治疗肾性贫血时,Hb靶目标维持≥110 g/L,但不超过130 g/L(1A)。
(三)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
根据CKD患者治疗前Hb水平和临床情况决定长效ESAs的起始治疗剂量(1D)。
推荐对于ESAs初治的患者,达依泊汀α的起始剂量可给予固定剂量(20 μg)或根据体重计算(0.45 μg/kg),1次/周,皮下或静脉注射;持续性EPO受体激动剂(CERA)的起始剂量为0.6 μg/kg,1次/2周,皮下或静脉注射;培莫沙肽的起始剂量为0.04 mg/kg,1次/4周,皮下注射(1A)。
推荐对于正在使用短效ESAs治疗的患者,可根据目前短效ESAs的使用量按比例直接转换为长效ESAs(1A)。
建议根据长效ESAs初始治疗期间Hb水平的上升速度以及维持治疗期间Hb水平的稳定性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将Hb水平维持于110~120 g/L,Hb的增长速度控制在每4周10~20 g/L以内(2D)。
1. 起始剂量选择:
(1)对于ESAs初治的肾性贫血患者:起始剂量、给药频率及给药方式见表2。
表2. ESAs初治肾性贫血患者的起始治疗剂量、给药频率及给药方式

(2)对于从短效ESAs转换到长效ESAs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对从短效ESAs转换到长效ESAs治疗的患者,起始剂量可根据转换前短效ESAs的使用剂量按照表3进行转换。
表3. 肾性贫血患者治疗由短效ESAs转换为长效ESAs的起始剂量

(3)对于短效ESAs低反应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长效ESAs用于治疗短效ESAs低反应患者肾性贫血的推荐起始剂量的研究,建议可按照表3进行转换。
2. 剂量调整优化策略:目前缺乏专门针对长效ESAs剂量调整的研究,结合2021年版《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和2012年KDIGO指南等,建议根据长效ESAs初始治疗期间Hb浓度的上升速度以及维持治疗期间Hb浓度的稳定性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将Hb的水平维持于110~120 g/L,Hb的增长速度控制在每4周10~20 g/L以内。具体的剂量调整方案如表4所示,长效ESAs剂量调整的最小间隔不应小于4周。
表4. 长效ESAs剂量调整优化方法

3. 给药方式:达依泊汀α和CERA静脉给药与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均相当。因此,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意愿和临床情况自由选择达依泊汀α和CERA的给药方式。而对于培莫沙肽,鉴于其自身药物性质,只能选择皮下注射。
(四)治疗过程中铁代谢指标的监测与铁剂的使用
推荐意见
推荐在使用长效ESAs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铁代谢相关指标,至少每月检测1次,而对于贫血维持治疗阶段或Hb较为稳定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1C)。
在长效ESAs治疗期间,应维持SF 200~500 μg/L,TSAT 20%~50%(2B)。
在长效ESAs治疗时纠正铁缺乏,不仅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Hb水平,而且对于长效ESAs的临床疗效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于非透析依赖和腹膜透析患者SF<100 μg/L和/或TSAT<20%时、血液透析患者SF<200 μg/L和/或TSAT<20%时,均建议予以补铁治疗。
三、长效ESAs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推荐意见
在儿童、老年人群、肝功能不全、肾移植术后、肿瘤等特殊人群肾性贫血的治疗中,可考虑使用长效ESAs(2B)。
1.儿童患者:关于长效ESAs在CKD儿童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中国CKD儿童中使用长效ES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明确。
2. 老年患者:65岁以上患者可无需调整起始剂量。因老年CKD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使用长效ESAs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
3. 肝功能损害患者:目前没有肝功能受损患者的使用数据,建议合并肝功能损害的CKD患者慎用达依泊汀α。对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CKD患者,理论上使用CERA时可无需调整使用剂量。培莫沙肽在肝功能受损患者中的应用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4. 肾移植术后患者:肾移植术后贫血患者可无需调整起始剂量。
5. 肿瘤患者:结合现有证据,对于接受骨髓抑制化疗、Hb≤100 g/L的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风险和获益评估后,可考虑予以达依泊汀α治疗,推荐起始剂量为500 μg 或6.75 μg/kg,每3周1次,皮下注射,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个体化调整用药,避免Hb水平超过120 g/L。
四、长效ESAs不良反应及处理推荐意见
建议使用长效ESAs期间,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高血压、血栓栓塞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等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应予以积极治疗(1,未分级)。
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的数据,长效ESAs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但在长期应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五、总结长效ESAs由于具有不劣于短效ESAs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铁代谢,延长肾性贫血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避免患者频繁往返于医院所带来的不便,减轻频繁注射带来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好地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因此,长效ESAs在肾性贫血治疗中具有潜在独特的优势。然而,长效ESAs在国内上市较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临床研究证据还较为有限。随着此类药物在国内先后获批上市,未来仍需要开展多项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使用剂量及频率等相关问题,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肾病透析专业委员会共识专家组. 长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 40(2): 1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