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兆慧教授:中国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治疗之探索及提高腹膜透析质量之策丨CSN 2023

发表时间:2024-03-09 17:56:16

编者按

12月6~10日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CSN 2023)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倪兆慧教授分享了中国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和复发的疾病负担—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Precede-K)的数据,并做了专题报告“从循证医学视角看高质量腹膜透析临床决策”。《肾医线》特邀倪兆慧教授接受采访,就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肾医线》:近年来,中国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和复发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来说,高钾血症的疾病负担如何?目前有哪些研究或临床实践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倪兆慧教授:目前,国际上(包括日本)已经有多个循证医学依据证明,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高钾血症相当常见,在中国也有很多相关数据,由我牵头所做的Precede-K研究在此次CSN年会上作为Oral发表(论文ID:2044),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美国肾脏病学会年会(ASN 2023)上也进行了报道(摘要号:TH-PO365)。这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在中国血液透析患者中,高钾血症发生率非常高,且容易复发或多次复发,部分患者甚至在2周内就可能复发,部分患者复发超过6次。因此,对这部分人群的血钾需重点监测、及时纠正。

长期的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透析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高钾血症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国内另一项由左力教授牵头、我们参加的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Visualize-HD研究,观察了中国真实世界中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疾病负担,其结果在2023年ASN年会(摘要号:TH-PO270)和中国的CSN年会上(论文ID:768)均有报道。该研究同样证实,在中国血液透析患者中高钾血症的发生率非常高,且高钾血症发生率高的中心,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增加,二者存在关联。Visualize-HD再次显示,高钾血症会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死亡风险增加,需对这类人群的高钾血症予以重视。

在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管理的探索方面,全球干预性研究DIALIZE研究评估并证实了环硅酸锆钠对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环硅酸锆钠进入中国后,由我牵头开展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安慰剂随机双盲研究DIALIZE China研究,从而填补了中国数据的空白。该研究结果在2022年ASN年会上作为口头报告报道(摘要号:TH-OR16),并于2023年6月全文发表(Clin Ther. 2023 Jul;45(7):633-642.),该研究进一步证实环硅酸锆钠在中国血液透析患者中可平稳、有效地降低血钾,安全性也获得认可;提示对于高钾血症高发的中国血液透析患者,环硅酸锆钠是一个有效、安全的治疗之选。

《肾医线》:从循证医学视角来看,您认为哪些因素对于实现高质量的腹膜透析至关重要?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倪兆慧教授:腹膜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中国腹膜透析人群已超过10万,数字增大,然而,中国的腹膜透析的质量更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要更好地提高腹膜透析的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更新医护人员的整体理念。

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遵循腹膜透析的标准、操作规程、临床的各种专家指南和共识,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同时,提高腹膜透析中心整个团队自身的诊疗技术,规范化、优质化地进行治疗。

此外,我们在临床上遵循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专家共识和指南,都来源于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临床焦点问题、实际问题开展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确实安全有效的数据,这些数据被专家共识或指南所认可,我们再遵循这些专家共识或指南,就能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

第二,改进腹膜透析技术。

改良腹膜透析液。原来腹膜透析应用的是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传统腹透液,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不断改良腹膜透析液。比如针对高转运的或者糖尿病的透析容量过度、超滤不够的患者,可以使用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针对营养不良等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氨基酸透析液。此外,一些中心也在研发pH透析液,以有助于长程的腹膜的保护,减少葡萄糖的暴露,更重要的是减少腹膜炎和包裹性腹膜炎或透析相关、压力相关的并发症。目前,国内这些技术的研发正在进行;国外的相关技术已引入中国,国内民营企业要不断对其加以创新、优化,实现价格的降低,才能使中国的腹膜透析患者更多获益。

改良技术,实现腹膜透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采用自动化的腹膜透析机器,对于原来不适合做腹膜透析或白天需要工作、学习的人群,以及一些老年人等非常合适。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器可使紧急/即时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获益,现在的循证医学已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腹膜透析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将腹膜透析流程录到腹膜透析机器中,传送至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实时纠正、及时调整或相互监督,更有力地做好腹膜透析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腹膜透析的质量。

总之,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有便利小型的腹膜透析机器可以携带,腹膜透析液可以再生,这将更加便利于透析患者。

《肾医线》:针对中国特有的医疗环境和患者群体,您认为在实施腹膜透析时应该注意哪些特殊情况或挑战?

倪兆慧教授:中国自2012年在陈香美院士的带领下,在当时卫健委陈竺部长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全国成立了31家腹膜透析中心,制定了腹膜透析的SOP,并进行了广泛的规范培训。在此情况下,我国腹膜透析事业蓬勃发展,腹膜透析人群从3.3万增长到现在的十几万,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腹膜透析患者的比例也在增高。目前,中国腹膜透析患者的绝对数量居全球第一,然而,无论是腹膜透析的质量还是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均有待提高。

自2022年在中国新进入透析人群的疾病构成中,糖尿病肾病占到第一位,而糖尿病肾病有很多伴随病症和并发症,这为腹膜透析带来更大挑战:第一,相比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在中国还不够普遍。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腹膜透析,从而能够极大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第二,我们需对腹膜透析中心进行同质化的培训,提高其腹膜透析水平,从而使当地重大疾病的尿毒症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第三,我们需要更多的民营企业有自发的公益精神,进行国产的腹膜透析液、腹膜透析机器的研发和优化,以惠及更多腹膜透析患者。总之,更好的腹膜透析液、更方便的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器、智能化的互联网的管理,将极大有助于腹膜透析患者实现真正的分级诊疗,使更多尿毒症患者获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成立相关的具有奉献精神的腹膜透析团队,对腹膜透析工作不断精益求精,提高腹膜透析的质量。

专家简介

倪兆慧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仁济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住培主任和内科教研室主任,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泌尿系统整合医学首席教授
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名誉主委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代谢与免疫肾病主委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第9、10、11届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秘书长
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委
世界华人肾脏医师协会副会长
卫生部肾脏病质控中心委员
中国医促会血液净化工程技术分会常委
华东肾脏病协会副主委
多家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
长期从事急慢性肾脏病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居家透析(血透和腹透)的规范诊治。近年负责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和参加的课题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项。主编参编专著13本,发表论著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