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医线 发表时间:2024-01-10 18:00:00
编者按: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内,AKI发生率呈升高趋势,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生率为10%~15%,重症患者中甚至超过50%。AKI患者预后不良,其中10%~15%的AKI患者死亡,10%的患者直接进展为肾衰竭,20%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hornic kidney disease,CKD)[1],因此,阐明AKI向CKD转化的机制是改善AKI预后的关键。本文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聂静教授就免疫细胞在AKI-CKD进展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炎症在AKI进展至CKD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图2. 炎症是导致适应不良修复的关键事件
肾小管细胞与免疫细胞互作如何促进AKI进展至CKD
中性粒细胞在AKI进展至CKD中的作用
随着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时间的延长和肾脏中炎症、纤维化进展,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标志物Siglec-F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在肾脏中逐渐增加。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常规中性粒细胞和Siglec-F+中性粒细胞中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iglec-F+中性粒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更高,提示其具有更强的促纤维化作用。通过TGF-β1或GM-CSF诱导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转化为Siglec-F中性粒细胞,然后与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其COL1A1和α-SMA水平,结果表明,Siglec-F+中性粒细胞不仅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还能直接产生I型胶原促进肾纤维化[3](图3)。
图3. Siglec-F+中性粒细胞直接产生I型胶原蛋白促进肾纤维化
此外,对UUO 7天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以及肾脏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提示在受损的肾脏中Siglec-F+中性粒细胞可能来源于常规中性粒细胞。从小鼠骨髓中分离中性粒细胞,并在体外用各种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流式分析显示GM-CSF和TGF-β1能协同诱导常规中性粒细胞转化为表达Siglec-F的中性粒细胞。
然而,中性粒细胞在AKI过程中促纤维化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细胞测序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存在交互作用,UUO时,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GF-β1并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敲除中性粒细胞而非巨噬细胞内的GSDMD可抑制该过程的进行,对肾脏有保护作用[4](图4)。
图4. 中性粒细胞GSDMD促进巨噬细胞转分化、加剧肾脏纤维化
巨噬细胞在AKI进展至CKD中的作用
巨噬细胞在分子表型、起源、信号功能等多方面具有异质性,并且在组织损伤和修复的微环境调控下还会发生不同亚群的分化,在AKI发生过程中发挥促炎、抗炎、促修复、促纤维化等多种重要作用,因此广泛性抑制或去除巨噬细胞的治疗往往具有“双刃剑”效应[5-6]。
为了明确AKI急性期肾损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类型、生物学功能以及组织器官来源,国内一项研究[7]对缺血再灌注(IRI)诱导的AKI小鼠模型术后0、1、3天的外周血、肾脏单核-巨噬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稳态肾脏中,存在4个主要的固有巨噬细胞,在AKI术后第1天,肾脏中新出现了8群来源于外周血的巨噬细胞亚群,是AKI急性期主要的浸润类型;在AKI术后2h,肾脏中出现S100a8/a9hi巨噬细胞,而这类细胞具有极强的促炎症效应。随后作者利用S100a8/a9的特异性抑制剂他喹莫德(TAS)和帕喹莫德(PAQ)对IRI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流式分析显示,两种抑制剂均可减少肾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和减轻肾脏纤维化。
蛋白磷酸酶2A(PP2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参与癌症、退行性神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研究显示[8],纤维化肾脏巨噬细胞中PP2A的表达上调,而敲除巨噬细胞PP2A的表达后,肾小管细胞死亡数目下降。进一步探索发现,敲除巨噬细胞PP2A后可减少肾组织中巨噬细胞、T细胞浸润,肾脏纤维化面积显著减少,肾小管完整性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提示,敲除巨噬细胞PP2A的表达可减少炎细胞浸润,抑制AKI向CKD的转化。
另外,有研究显示,骨髓来源的Ly6C-巨噬细胞在IRI术后损伤的肾脏中增多,其可通过激活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肾纤维化,而耗竭Ly6C-巨噬细胞可减轻缺血诱发的AKI及其后的肾脏纤维化[9]。
T细胞在AKI进展至CKD中的作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CⅡ)分子在抗原提呈细胞(APC)中高度表达,MHCⅡ的生理功能是将抗原多肽呈递给CD4+T细胞,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研究发现,MHCⅡ分子其中一个亚基的编码蛋白H2-Ab1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UUO和叶酸(FA)诱导模型小鼠肾脏中表达升高,H2-Ab1主要表达在皮质区的肾小管中[10]。
为了进一步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作者对UUO模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给予OVA刺激,并将其与OT-Ⅱ小鼠CD4+T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UUO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并且可被MHCⅡ分子中和抗体所阻断。此外,与对照组相比,UUO组共培养物中T细胞的细胞因子IL-2含量明显增高,MHCⅡ中和抗体处理后,IL-2含量下降。这些结果表明,肾间质纤维化时,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以MHCII依赖性方式促进CD4+T细胞增殖和IL-2生成[11]。研究还发现,敲除MHCII基因可改善UUO或叶酸诱导的肾脏纤维化[11]。
总结
专家简介
聂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 Matthew T James, et al.Nat Rev Nephrol..2020.16(4):193-205.
2. Ying Fu, et al.Pharmacol Ther.2022 Sep:237:108240.
3. Seungwon Ryu, et al. J Clin Invest.2022 Jun 15;132(12)
4. Xu YF,et al. 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22)13:693.
5. Immunity. 2016; 44(3): 450-62
6. Kidney Int. 2012;82:928-33
7. Yang L,et al. Adv Sci (Weinh).2022 Apr;9(12):e2103675.
8. Yan Liang, et al.Cell Death Differ.2021 Sep;28(9):2728-2744.
9. Yang Q,et al. Cell Death Dis.2019 Mar 29;10(4):291.
10. Guan YF,et al. Cell Mol Immunol.2021 Nov;18(11):2530-2540.
11. Yunfeng Zhou, et al.Cell Mol Immunol.2021 Nov;18(11):2530-2540.